|

楼主 |
发表于 2011-8-14 1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彩虹勇士 于 2011-8-14 13:01 编辑
该国版图国旗国徽发展演变史
意大利的历史,在地中海地区,不论从文化或社会发展角度都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从意大利地区进行的考古活动得知这个地区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大约200,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许多意大利地区都有着重要的考古遗址,例如拉丁、托斯卡纳、翁布里亚及巴西利卡塔等。希腊人在前8至7世纪时曾在西西里岛及意大利半岛南部地区进行殖民活动,所以这些古希腊人在意大利半岛南部建立的殖民城邦被称为大希腊。古罗马从前8世纪时的一个小型农业社会逐渐发展成一个环绕地中海的庞大帝国。而古希腊文化也跟古罗马文化逐渐融合为一体,并对现代的法律、哲学、政治及艺术产生直接的影响。而古罗马文化则从王制发展成共和国,最后成为独裁政治。罗马帝国则从2世纪后逐渐衰弱,最后在395年分裂成两个部份:西方的西罗马帝国及东方的拜占庭帝国。西罗马帝国后来因为哥德人的侵略而灭亡,造成意大利半岛在接下来的十四个世纪都是分裂的状态。而拜占庭帝国则继续传承古罗马的文化。
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于6世纪从哥德人的手中短暂复兴意大利半岛后,一波新的日耳曼人伦巴第人从北方抵达意大利。几个世纪以来,东罗马帝国的军队足以驱逐阿拉伯人、神圣罗马帝国及教宗的势力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但是当时东罗马帝国太过衰弱,无法统治原先由罗马帝国所占领的区域。尽管如此,意大利在中古时代早期同时受到卡洛林王朝、颚图曼土耳其人及霍亨斯陶芬王朝势力的影响。
中古时代的意大利地区战争频繁,直到19世纪都还无法成为统一国家。为了填补这些政治权力的真空,城市的人民试图透过支持势力坚强的君主来寻求和平,于是许多名门望族来主导政治的情况纷纷出现,最著名的例子包括:佛罗伦萨的梅第奇家族、米兰的维斯孔蒂家族及威尼斯的史卡拉家族(House of Scaliger)。
这个时期的意大利也因为开放商业活动而闻名于世。一些实际上实行寡头政治的城市完全主导商业活动的进行,虽然他们开放宽松的学术自由及艺术发展。意大利著名的4个海上共和国分别是阿马尔菲共和国(Amalfi)、比萨共和国、热那亚共和国和威尼斯共和国。
威尼斯及热内亚是欧洲与亚洲之间重要的商业通道,包括著名的威尼斯玻璃在内。佛罗伦萨则是丝、羊毛、银行及珠宝中心。这些海上共和国与十字军东征有着密切的关连,并因此获得政治利益及贸易机会,特别是占领札达尔及君士坦丁堡的资金都是由威尼斯所提供的。
意大利半岛在中古时代后期分裂成许多意大利城邦:那不勒斯王国占据半岛南部,佛罗伦萨共和国及教皇国位在半岛中部,热内亚及米兰分别位在北部及西部,而东部则是威尼斯的势力范围。意大利在15世纪时是欧洲最进步的地区之一,文艺复兴运动也发源于此。其中位在意大利中部佛罗伦萨则被认为是这次文化运动的中心,但丁、弗朗切斯科·彼特拉克、乔万尼·薄伽丘的文学作品及乔托·迪·邦多纳的画作举世闻名。尼科利与波焦·布拉乔利尼等学者的著作也包含许多历史上重要的作家,例如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西塞罗及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文艺复兴在意大利与欧洲历史上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带来了许多政治、哲学、文学、文化、社会及宗教上的改革。
文艺复兴这个名称是因为它是代表埋藏在古代经典篇章中许多经典思想的“重生”。有些人认为,重生的来源是重新发现西方文明已经几乎遗忘,但是仍然保存在寺院图书馆或强盛及富裕家族的私人图书馆的(例如美第奇家族)古代典籍。有些人则认是伊斯兰教国家将希腊文与阿拉伯文被翻译成拉丁文后传入意大利,因此帮助意大利/欧洲文艺复兴。不过,大部分的手稿在文艺复兴时期开始之前,不是已经出现在意大利半岛就是已经从希腊传入意大利(经由定期前往地中海东部的交易商,包括希腊在内),居住在拜占庭帝国的拜占庭希腊人在1400年代遭受奥斯曼帝国威胁后进入意大利,特别是在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之后。这些拜占庭人逃离土耳其人的统治,有时带着珍贵的手稿与他们的知识(希腊与古希腊),在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作出不引人注意且重要的贡献 。
瘟疫黑死病在1348年的流行造成意大利的人口减少了3分之1,意大利的城市从这次灾难中复苏也促成经济及贸易活动的兴盛,并带动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的发展。意大利再次成为西方文化的中心,强烈影响其他欧洲国家与皇室,例如费拉拉埃斯特家族及佛罗伦萨美第奇家族。
亚平宁半岛上的国家和公国在经过一个世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与权力制衡的分散状态后,法国国王查理八世在1494年开始一系列的侵略活动,并一直持续到16世纪,演变成法国及西班牙之间的竞争。西班牙最终以1559年卡托-康布雷齐和约获得米兰公国及那不勒斯王国的控制权。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及圣座组成神圣同盟,并对于境内的反抗运动给予有系统的严厉镇压,导致意大利仍然是一个天主教国家,新教的存在遭到边缘化。在西班牙帝国长期统治意大利下,有系统地摧残这个地区并课征重税。它干扰并举行了严格控制教廷的运作。此外,西班牙政府行政速度缓慢且无效率,从长远来看,造成西班牙帝国在意大利南部的统治是比有效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代。
奥地利后来在乌得勒支和约(1713年)的规范下取代西班牙来主宰意大利,取得米兰王国和那不勒斯王国的控制权。由于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所接受启蒙运动的思想,所以奥地利的统治比西班牙帝国较佳。意大利的北部直接控制由维也纳来控制,获得经济成长动力并保持学术的蓬勃发展。意大利主要城市,例如米兰、罗马、都灵、威尼斯、佛罗伦萨及那不勒斯成为知识份子讨论与思考的沃土,一些意大利哲学家和文学人物当时十分活跃,如切萨雷·贝加利亚、安东尼·杰诺韦西与利奥波德一世托斯卡纳大公(或者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利奥波德二世,在托斯卡纳大公国废除了死刑和酷刑)。
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1796年至1815年)将民主、主权、法律及国家等概念带进意大利。鼠疫从14至17世纪之间多次出现,影响整个意大利。意大利的最后一个大规模的疫情是发生在1656年的那不勒斯。1767年的一份报告指出意大利北部在之前316年间有111年发生饥荒,其中只有16年得以丰收。而意大利的人口也在1700年至1800年之间成长3分之1,达到1,800万。
意大利王国的建立归功于许多民族主义者及萨伏依王朝王室的拥护者的努力,因此可以建立一个环绕意大利半岛的国家。起始于西西里岛的1848年革命影响整个欧洲地区,而奥地利帝国也与萨丁尼亚王国爆发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
朱塞佩·加里波底在意大利南部相当受到欢迎,并促使意大利南部团结一致,而当时意大利北部的萨丁尼亚王国是由卡米洛·奔索,加富尔伯爵所统治,也有统一意大利的野心。后来萨丁尼亚王国受到拿破仑三世的帮助,在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中击败奥地利帝国,成功解放伦巴第-威尼西亚王国。意大利王国于是在1861年成立,首都为都灵。而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国王于1866年在普奥战争中与普鲁士结盟,并且发动第三次意大利独立战争,顺利并吞威尼斯。法国因为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损失惨重,于是撤回驻扎在罗马的军队。而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认为不必再顾忌法国的威胁,企图将教皇国纳入意大利版图之内。教廷国几乎在无法抵抗的情形下遭到灭亡,意大利统一正式完成,随后首都也迁到罗马市。
当意大利北部逐渐工业化及现代化后,意大利南部与意大利北部其他农业地区相对落后,促使数以百计的人民迁移到意大利北部工业发达的区域或国外。意大利国王卡洛·阿尔贝托所主导的宪法在1861年意大利统一后适用范围扩大到意大利全国,并保障人民基本的自由,虽然排除了无产阶级及未受教育人民的投票权。男性投票权在1913年已经广泛的被认可。社会主义党成为意大利主要的政党,远胜于传统的民主主义及保守派的团体。意大利人外移于1913年达到高峰,当年总共有872,598人离开意大利。意大利从19世纪最后20年开始发展殖民势力,侵略索马里、厄立特里亚及后来的利比亚、十二群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原本保持中立,不过后来在1915年签订1915年伦敦条约,并在战后获得特伦托、第里雅斯特、伊斯特拉半岛、达尔马提亚及鄂图曼帝国部分地区的承诺后,加入三国协约。在这次战争中,超过600,000意大利人丧失,并造成经济衰退。在1919年签订的圣日耳曼条约中,意大利只获得波尔扎诺自治省、特伦托、第里雅斯特及伊斯特拉半岛等地。
受到1917年俄罗斯革命的影响,动乱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接踵而来。民主派的人士因为害怕社会主义者会发起革命,所以拥护一个小型政党-由墨索里尼领导的国家法西斯党。墨索里尼在1922年10月28日向罗马进军,意图夺取意大利政权。而当时国王却命令军队不准介入,并与墨索里尼合作。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墨索里尼禁止其他政党成立,并限制个人自由,成为一位独裁者。他在1935年突然占领埃塞俄比亚,并招致国际上的批评,意大利也因此退出国际联盟。意大利后来在1936年及1938年与纳粹德国签订协议,并强力支持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进行西班牙内战。虽然意大利政府反对阿道夫·希特勒德奥合并的计划,但是同意纳粹德国并吞苏台德区。
意大利在1939年4月7日占领阿尔巴尼亚,并在1940年英法于法国战役中被德国击溃时欲取得领土,对前两国宣战。墨索里尼想要像希特勒采取的闪电战一样成功,于是在1940年10月经由阿尔巴尼亚入侵希腊,但是经过几个月的战争后遭受到严重的失败。意大利在同时也遭到原本占领的英属索马里兰反抗,导致意大利失去控制权。意大利也在北非遭到英国军队击败,仅能被埃尔温·隆美尔所率领的德意志非洲军所救。意大利在1943年6月受到同盟国的侵入,导致法西斯政权毁灭,墨索里尼被捕。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但是意大利境内仍然继续进行意大利攻防战。当盟军从意大利南部推进时,北部仍然是纳粹党及法西斯党的势力范围。纳粹的势力在1945年4月25日撤离意大利,并导致法西斯势力瓦解,意大利抵抗活动结束。
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儿子翁贝托二世于1946年被迫退位,意大利在1946年6月2日举行的公民投票后正式成为意大利共和国。于是这天后来成为国庆日意大利共和国日,这也是意大利女性第一次有权力参加投票。意大利宪法在1948年1月1日正式生效。意大利在1947年巴黎和平条约生效后,东边的领土归属于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第里雅斯特的未定区域则被分配给两个不同的国家。意大利在1950年成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则帮助意大利经济复苏直到1960年代,这段期间意大利持续的经济成长也被称为“经济奇迹”。意大利在1957年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员,然后在1993年进一步成为欧洲联盟的成员。
从196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之间,意大利经历严重的经济危机及社会动荡,恐怖活动也时有所闻。意大利天主教民主党的领袖意大利总理阿尔多·莫罗在1978年被左翼恐怖组织所杀害,并导致基督教民主党和意大利共产党之间的历史性和解随之结束。在1980年代,意大利出现两位非天主教民主党的总理,分别是共和党的乔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 Spadolini)与意大利社会党的贝蒂诺·克拉克西(Bettino Craxi)来担任,这是1945年来的第一次。虽然天主教民主党仍然是政府的主要势力。 |
|